人口吸引力持續提升 就業結構更趨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
索 引 號: | 12330000727183266J/2022-01170 | 主題分類: | 統計 |
發布機構: | 省統計局 | 公開日期: | 2022-10-05 |
文??號: | 有 效 性: |
12330000727183266J/2022-01170
統計
省統計局
2022-10-05
人口吸引力持續提升 就業結構更趨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
發布時間:2022-10-05 09:17
來源:省統計局
訪問次數:
【 字體大小: 大 中 小 】
打印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堅持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全省人口發展呈現總量平穩增長、素質不斷提升、集聚效應明顯、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的良好態勢,就業形勢長期穩定,結構更加優化,人口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一、人口吸引力持續提升
過去10年是浙江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10年,也是人口增長較快的10年。
(一)人口總量快速增長
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654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4.6%,比2012年末提高0.4個百分點。人口總量比2012年末增加855萬人,增長15.0%,年均增長1.6%,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在各省(區、市)中,人口增量僅低于廣東,居第2位;增幅僅低于西藏,居第2位,在經濟發達地區中處于領先,顯示出浙江經濟社會極具發展活力和對人口的吸引力。
(二)人口流動更加活躍
浙江作為我國沿海發達地區,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來浙就業,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八位,流動人口數量卻高居全國第二位,人口流動極為活躍。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凈增72萬人,其中機械增長(指由于人口遷移所形成的變化量)65.5萬人,即當年常住人口增量中,91%來自于省外人口的凈流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每5個常住人口中就有2個流動人口,其中從省外流入的常住人口達1618.6萬人,占總人口的25.1%。這些流入人口中,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1411.4萬人,占總量的87.2%;省外流入人口的遷移原因主要是工作就業,占總量的82.2%。對人的吸引力代表了經濟的活力和未來的潛力,大量年輕人口流入有效緩解了浙江人口老齡化速度,是人口老齡化日益加深的當下繼續發揮人口紅利的重要方式。
(三)人口自然增長出現積極信號
人口自然變動方面,2021年,浙江人口出生率6.9‰,死亡率5.9‰,自然增長率1.0‰,自然增加人口為6.5萬人。人口發展處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先后作出實施“單獨兩孩”、“全面兩孩”、“三孩生育政策”等重大決策部署,從限制生育政策階段進入逐步放開生育階段,浙江生育率水平也從低位企穩緩慢回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省總和生育率為1.04,雖然仍處于超低生育水平區域,但已經開始企穩,并在波動中緩慢回升。特別有積極意義的是,在優化生育政策的積極影響下,二孩、多孩的生育率呈現回升態勢,2020年二孩、三孩及以上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0.44和0.06,比2010年上升0.13和0.03,隨著生育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生育變動趨勢出現積極信號。
(四)勞動力供給仍充足素質有提升
從人口結構來看,2021年末常住人口中,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4369萬人,繼續維持在4000萬人以上的高水平,全社會的勞動力供給比較充足。從結構變化趨勢來看,勞動年齡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從2010年的71.8%下降至2021年的66.8%,下降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勞動力素質有較快提升。2021年,浙江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年左右,比2010年(9.5)提高1.5年,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將從依靠人口數量紅利轉而更多地依靠勞動力質量的提高。
(五)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人口布局持續優化,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2021年末,全省居住在城鎮的常住人口為4752萬人,占總人口的72.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88萬人,占總人口的27.3%。與2012年相比,城鎮化率提高9.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1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64.7%)高8個百分點,低于上海、北京、天津、廣東和江蘇,居全國第6位,各省區第3位。地區間城鎮化水平差距逐步縮小,11個設區市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差距由2012年的28.6個百分點縮小至2021年的25.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化水平較低的衢州市、麗水市,2021年城鎮化率分別比2012年提升12.4和10.8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增幅2.6和1個百分點。
二、就業結構更趨優化
近年來,浙江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就業環境逐步改善。三次產業就業結構已演變為“三、二、一”模式,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更加匹配。
(一)就業總量穩定增長
全社會就業人員由2012年末的3407萬人增至2021年末的3897萬人,增長14.4%,平均每年凈增逾5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低于5.5%左右的宏觀調控目標。
(二)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持續優化
2012年,浙江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499、1539、1369萬人,占比分別為14.6%、45.2%和40.2%。隨著三次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就業人員從第一、二產業逐步轉移到第三產業,就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2021年,第一、二、三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206、1727、1964萬人,占比分別為5.3%、44.3%和50.4%。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9.3和0.9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0.2個百分點。
(三)就業人員素質不斷提升
就業人員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法人單位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462.1萬人,占全部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的28.9%,比重比2012年提高12.3個百分點。隨著執業資格制度的廣泛推行和職業教育的大力推進,勞動力專業素質逐步提高,各類技術人員占比不斷上升。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法人單位就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比例為17.2%、47.7%,分別比2012年提高2.9、12.5個百分點。浙江尤其是杭州和寧波對省外高學歷人才的虹吸效應越發明顯,高學歷、年輕化人才的大量流入有力地提升了浙江的勞動力整體素質。
(人口處 ? ?王娟)